首页 > 时政要闻 > 正文

李克强的底线

2013-12-15 15:28:08     来源:东盟新闻周刊
导读: 本刊记者:诗 琪 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,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话题。但新一届政府似乎认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\本刊记者:诗 琪
     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,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话题。但新一届政府似乎认为,这一趋势实际对经济发展有利,因为它能刺激中国推进结构改革,实现确保GDP平衡稳定增长的长远目标。
     如果不把银行的资金驱赶到实体经济,而任由银行在创新名义进行套利,过度杠杆化,李克强所期待的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无可能。这就是央行对于此次银行“钱荒”,一开始“袖手旁观”的原因。    
  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,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话题。去年,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曾长创13年来的新低,至今尚未出现任何好转迹象。但总理李克强似乎认为,这一趋势实际对经济发展有利,因为它能刺激中国推进结构改革,实现确保GDP平衡稳定增长的长远目标。
       各界近来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评估充满了悲观情绪。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《全球经济展望》报告中,将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测从8.4%调降至7.7%。此外,最新公布的央行数据显示,中国各银行5月信贷总额仅增加了6660亿人民币(约合1080亿美元)——较之去年同期出现了约1350亿人民币的降幅。
       但单纯提高信贷额度恐怕无济于事。鉴于2008年来的大规模刺激政策,已经使中国未偿还贷款接近GDP的两倍,新增贷款主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,而是用于偿还旧账。因此,未偿还贷款余额并未上升,恐怕更值得关注。
       近年来,对房地产行业管制从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,已经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,从2008年以前的年均超过25%,下降到20%左右。此外,中国欠发达的东部地区,增速为全国平均增速的一半不到。结果导致占中国GDP近半壁江山的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,从繁荣期20%的平均增速,下降到2010至2012年的不到10%和今年一季度的7.8%。
       因此,恢复中国GDP增长的关键,是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少回到25%的水平。新一轮刺激政策能即刻调动中国的过剩产能和未充分利用的经费(比方说已经完工的不动产资产),重现年度GDP9%的增速。
       但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愿不愿启动新一轮增长刺激计划,取决于李能容忍GDP增速下滑到何种程度。因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,中国领导人会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,有些经济学家预测,除非GDP增速滑落到7%以下,李将不会采取任何行动。
      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于6月初通报美国总统奥巴马,为确保结构改革支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,中国主动将经济增长目标调降至7.5%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克强尚未采取刺激措施。鉴于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已经在推行上述改革,后因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,被迫推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而中断,习近平的讲话表明,新一届政府将力求恢复2008年前的经济基本面。
       2005年曾经出现人民币升值势头,东亚其他快速增长经济体的经验表明,货币升值可以刺激政府和企业推行结构改革和产业升级。但官方固定资产投资随后的大幅增加(仅2009年一年增幅就达到32%)延缓了结构改革的步伐,导致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问题。
       无论多么痛苦,政府现在必须消除2008至2010年因刺激计划导致的过度投资。这意味着在允许经济持续放缓的同时,保持宏观政策面相对偏紧,从而迫使地方政府及企业部门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       外来冲击和内在的工资上涨压力,可以对政府和企业推行结构改革构成有力的刺激。比方说,人民币升值从2004年起,就开始影响以出口为主的中国沿海地区。在经济放缓导致众多厂商加速向内陆省份或邻近国家搬迁时,沿海地区开始呼吁扩大开放、深化结构改革和产业升级。
       李克强仅容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缓,是因为GDP增长低于8%不仅无助于完成结构改革,还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并损害中国经济。而如果就业压力达到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的严重程度,则经济持续放缓无疑会引发政府干预。
       但10年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,已经使就业压力显著下降,各行各业的工资上涨就可以印证上述趋势。当前环境非常有利于建设更强大、更稳定的经济。这符合李克强的希望,也符合中国之所需。

相关热词搜索:李克强 底线

上一篇:日美“战机训练”环伺下 中俄将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
下一篇:“七五事件”四周年 新疆采取刚柔并济手段维稳

东盟新闻周刊 版权所有
© 2005-2023 www.dmxwz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工信部备案号:桂ICP备13006217号